異位性皮膚炎是三大過敏疾病之一,根據調查顯示,先進國家如歐洲、美國、日本的盛行率大約10-20%,台灣所做的流行病學數據也有類似的結果,異位性皮膚炎在6~7歲小朋友的盛行率為10%,通常與遺傳有關,如果父母有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,小朋友就有可能會發生異位性皮膚炎,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中,有50%-80%的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性疾病,如氣喘、過敏性鼻炎等。


異位性皮膚炎有四大特徵就是:
(1)皮膚搔癢;
(2)好發在特定部位,嬰幼兒是臉部、手肘及膝蓋外側出現濕疹樣紅疹,學齡期小朋友則是在手肘及膝蓋屈側出現苔癬化皮膚炎;
(3)慢性發作超過六個月;
(4)個人或是家族成員中有異位性體質,包括氣喘、過敏性鼻炎,異位性皮膚炎,如果符合其中三個要點才會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。


發作的原因
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寶寶,當接觸到過敏原、外在環境及氣候改變、飲食因素、情緒影響等都有可能引起發作。


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,最大困擾就是皮膚會搔癢難耐,孩子如果忍不住去抓癢,往往造成越抓越癢,越癢越抓,進而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、情緒以及食慾。而如果嚴重抓破皮時,有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,所以,急性發作時,需要就醫治療,此外,平日也要積極做好肌膚保濕的照護。


★ 不同年齡有不同好發部位:



  • 嬰兒期﹝2個月大~2歲﹞:
    通常先從臉、頸部開始,出現紅腫、水泡、長疹子,然後會延伸到四肢關節的伸側及屈側部分。通常會在三個月大時發生。
  • 孩童期﹝2歲~12歲﹞:
    較大的孩童通常在脖子、手肘或膝蓋內側等關節處發生疹子,因為長期搔抓,皮膚可能會有苔癬化的現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綺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